一、宏觀經濟
1、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進博會發表講話: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我們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
2、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面對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沖擊,我們多措并舉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眨瑘猿植桓愦笏?,精準施策,特別是實施紓困政策和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注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突出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這前三保,前三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穩住了經濟基本盤。要把握好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努力實現全年正增長,并為今后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國常會:在預算安排上優先保障民生支出,對國家出臺的統一民生政策做到應保盡保;完善民生領域制度,建立民生資金直達的長效機制,確保資金精準直達受益對象;增強惠民政策獲得感和可持續性,嚴禁實施超出規劃和財力的項目。此外,要把愛國衛生運動與冬季疫情防控、流感等其他流行病防治結合起來。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和垃圾、污水等處理設施建設,嚴厲打擊亂排污。
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商簽更多高標準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優化國內區域布局,提高東部地區貿易質量,提升中西部地區貿易占比,擴大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增強中小企業貿易競爭力。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積極推進二手車出口,加快貿易數字化發展。
二、金融市場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貨幣政策要有確定性,主要是三個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多溢出來;其次,資金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要有確定性的預期;最后,資金要去實體經濟,不要去玩“錢生錢”的游戲。讓這三個確定性應對高度不確定性,效果是好的。此外,政策調整要基于對經濟狀況的準確評估,不能倉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要把實體經濟服務好。也不能出現“政策懸崖”,政策突然中斷可能會讓很多方面適應不了,調整政策要評估和考慮這些因素。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及時調節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一方面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將適時適度調整,另一方面對于需要長期支持的領域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央行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創新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精準設計激勵相容機制,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
三、地產聚焦
1、中證報稱,10月,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明顯下滑,成交單價連續5個月下降,溢價率創7個月以來新低。這是由于熱點城市優質地塊供應減少和“三條紅線”融資規則試點的實施。此外,土地流拍現象增多,10月流拍率超過10%。專家表示,四季度是推地傳統高峰期,但當前資金環境偏緊,房企拿地積極性降低。
2、中國恒大于2020年11月8日決議終止與深深房的重組計劃。恒大此前為推進重組,先后引入了共計1300億戰投。目前1300億戰投中,863億戰投已簽訂補充協議,同意不要求進行回購并繼續持有恒大地產權益;357億戰投已商談完畢,即將簽訂補充協議;50億戰投由于涉及其自身大股東的資產重組,正在商談;剩余30億戰投的本金恒大集團已支付,即將回購。
四、政府債務
財政部發布《進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不斷完善地方債發行機制,提升發行市場化水平;科學設計地方債發行計劃,維護債券市場平穩運行;優化地方債期限結構,合理控制籌資成本;加強地方債發行項目評估,嚴防償付風險;完善地方債信息披露和信用評級,促進形成市場化融資約束機制;規范承銷團組建和管理工作,合理匹配權利義務。一是地方財政部門、地方債承銷團成員、信用評級機構等第三方專業機構強化市場化意識,按照市場化、規范化原則做好地方債發行工作,積極推動地方債市場發展。二是地方財政部門合理選擇發行時間窗口,適度均衡發債節奏,既要保障項目建設需要,又要避免債券資金長期滯留國庫。三是地方財政部門嚴格專項債券項目合規性審核和風險把控,加強對擬發債項目的評估,切實保障項目質量,嚴格落實收支平衡有關要求。
五、研報精粹
1、開源證券稱,信用修復最快階段已過去,年底前后或逐步進入信用“收縮”通道。受杠桿行為減弱、非標收縮和地產調控等影響,2021年社融和M2增速或雙雙在10%左右。第一,“后疫情”時代,政府杠桿行為對信用派生的拉動,可能趨于減弱;第二,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到期,非標融資或加速收縮,進而拖累社融;第三,地產調控收緊、部分城市銷售回歸常態,對地產融資影響或逐步顯現。
2、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稱,“十四五”時期重點發展的12個領域,依次包括科技創新、現代產業體系、新發展格局、市場經濟體制與宏觀經濟治理、鄉村振興、區域協調與城鎮化、文化事業、綠色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民生、安全、國防共12個方面,這12項任務形成了一個三層次的架構。第一層次是科技創新,這是“十四五”時期的第一動力;第二層次是宏觀政策,包括供給側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需求側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問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第三層次是結構政策,包括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文化軟實力、綠色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民生與應對老齡化、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