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
1、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金融強國應當基于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2、國務院總理李強:本次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以“重建信任”為主題,非常契合人們的關切。信任建立在我們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憧憬并愿意為之共同努力的基礎之上。中國是重信守諾的國家,始終以最大的誠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以實實在在的成果,向世人證明中國是最值得信任的!不管世界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選擇中國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
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到2027年,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國家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實踐樣板,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
4、經濟日報:開年以來,各地區、多領域政策舉措密集推出,共同發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是否抓得準、如何做得實,有效性與獲得感是重要的衡量尺度。要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5、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建立好跨地區跨部門協調解決問題的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加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力度;認真傾聽民營企業真實聲音,持續解決民營企業具體訴求;梳理已出臺政策并加強政策執行落實,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一致性評估;積極開展對青年企業家的系統性培訓,厚植人民情懷、家國情懷,更好傳承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二、金融市場
1、21世紀經濟報道:據悉,近期地方正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支持方向為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安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領域。上述領域也是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方向。
2、證券時報:“工農中建交郵”六大國有行理財公司及招銀等11家理財公司,去年下半年規模凈流入逾1.1萬億,大行理財公司較去年初仍有缺口。受“贖回潮”影響,2023年一季度上述11家理財公司存續規模降幅超1.8萬億元。不過,大范圍贖回過后很快迎來反彈,下半年累計恢復約1.12萬億元。
3、渤海證券:2023年社融、信貸以及貨幣供應情況有三個明顯的特征,政府信用對社融的支撐力度較大;企業中長貸整體好于2022年,節奏上前強后弱;居民中長貸仍然偏弱,反映出地產對經濟的拖累仍在;M2與M1增速差擴大,企業資金活化程度較低。展望2024年,政府融資對社融的支撐仍有望延續,并帶動社融存量增速穩步回升至兩位數,同時提高資金在實體經濟中的周轉效率,改善企業資金活化程度。
三、地產聚焦
1、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本輪房地產調控是必要的,房地產市場在逐漸企穩,長期可能呈現L型態勢。房地產行業整個下行過程到現在已經兩年半了,預計這一輪調控到完全平穩可能需要4-5年的時間。
2、中信證券:住建部和金融監管總局出臺政策,在各地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這有助于促進金融機構和房企的溝通,也有助于利用地方在規劃及項目開發審批方面的決策權。政策有助于房地產市場問題的解決,但房價企穩仍需更多需求側政策發力,尤其是按揭貸款利率的下調。
3、第一財經:2024年開年僅半個月,多家房企披露了境外債務重組的階段性進展,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削債規模,基本均在40%以上。預計2024年,房企風險出清將提速。不過,化債完成并不意味著成功上岸,面臨仍未企穩的銷售市場,房企需努力恢復自身造血能力。
四、國資動態
1、國管局: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資產累計入倉11.14萬余件、出倉4.76萬余件,節約購置經費2.96億元。2024年將進一步聚焦資產管理,用好資產管理信息化標準化的關鍵抓手,把握好資產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科學方法,推進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2、北京市發改委:牽頭基礎設施REITs專班統籌調度,定期培訓指導,強化項目儲備謀劃,全力支持企業申報發行基礎設施REITs,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
????3、中新網:2024年1月10日,今年首批國債公開發行,而新一年地方債發行也即將啟動。在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求下,預計全年國債發行規模超9萬億元,新增專項債限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共同發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作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