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
1、4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會上強調,在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兼顧當前和長遠,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不“急轉彎”,引導形成市場合理預期。加強原材料等市場調節,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保就業是穩固經濟基本盤的基礎,要始終放在突出位置,用市場化社會化辦法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渠道,促進靈活就業,努力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和居民收入增加。
2、4月8日,金融委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五十次會議。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持宏觀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執行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3、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3月,CPI環比下降0.5%,同比增長0.4%。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1.6%轉為下降3.6%,影響CPI下降約0.71個百分點。PPI環比上漲1.6%,同比增長4.4%。發改委表示,預計今年CPI將呈現“前低后穩”的走勢;此輪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是階段性的,預計全年PPI呈“兩頭低、中間高”的走勢,下半年將有所回落。
二、金融市場
1、4月10日,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接受采訪稱,全面推行注冊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注冊制改革是一項“牽牛鼻子”的工程,將帶動整個資本市場生態變革,需要培育的時間,需要一個過程,制度也需要磨合。注冊制改革可能會有陣痛,但只是暫時的,要堅定不移地朝著改革的方向推進。
2、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公示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并要求阿里巴巴集團連續三年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
3、wind數據顯示,2021年,144家基金公司中,至少有27家公募在2020年遭到監管稽查或處罰。這也相當于每10家基金公司中,便有1-2家在過去一年中被監管點名。這27家公司里,既有華夏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大型公募機構,也有新華基金、九泰基金、弘毅遠方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
4、《中國金融》雜志研究稱,銀行業整體風險抵御能力持續增強,資本水平逐年提高。2020年央行對主要商業銀行開展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1550家參試銀行在不良貸款率上升400%的重度沖擊下,整體資本充足率從14.73%下降至9.86%,低于監管部門10.5%的監管要求,但仍高于巴塞爾協議III框架下不含儲備資本的8%監管最低資本要求。
三、地產聚焦
1、4月8日,發改委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著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合理調控租金水平。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因地制宜將一批城中村改造為城市社區或其他空間。
2、同策研究院研究報告稱,房企融資環境全線收緊。一季度40家典型房企融資總額為1917.9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9%,在國家持續推行房地產行業降杠桿,房企債券融資調控持續從嚴的大背景下,一季度40家典型房企中僅25家房企公告中披露具體融資利率,融資成本從2.7%至11.95%不等。
四、政府債務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4月13日公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清理規范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對失去清償能力的要依法實施破產重整或清算。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鼓勵債務人、債權人協商處置存量債務,切實防范惡意逃廢債,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堅決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性風險。
五、國資動態
據中證報報道,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步入落地關鍵期。國資委表示將持續強化出資人監督效能,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注重發揮責任追究“兜底”作用,讓監督“帶電”“長牙”,提高制度執行力和剛性約束力,抵御侵蝕國有資產行為的發生。
六、研報精粹
東吳證券研究稱,地方政府專項債共發行4681億,其中再融資4170億占比89%,新增專項債510億,占比11%,今年以來新增專項債主要投向棚改、補充銀行資本金、鄉村建設、產業園區、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等六個方向,其中以棚改為主,鑒于今年有確定性收益的基建項目儲備有限,短期內棚改類項目已成為新增專項債發行有效補充。
專項債發行規模同期放緩,新增專項債啟動滯后于往年。截至目前,專項債發行規模共計4681億,較去年同期下降58%,考慮到2020年政策因素,用2019年及2020年同期專項債發行的均數來看,今年專項債發行規模較均數下降49%。今年新增專項債自3月啟動,首只為四川發行的為補充銀行資本金專項債,2019年及2020年新增專項債均在1月開始發行,今年新增專項債啟動時間較往年滯后。
?